找到相关内容18362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智顗一三千的实相论

    天台宗的实相论以“一三千”为基本理论表述。这一命题是智顗在《摩诃止观》中才正式提出并完成其理论阐释的,在前此的各种著作中,如在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》及《四念处》等,虽曾论及十法界十如是的互具互融,但均未提及一三千。  故湛然认为这是智顗晚年的成熟思想,是其“终穷究竟极说:“大师于《觉意三味》、《观心食法》及《诵经法》、《小止观》等诸心观文,但以自他等观推于三假,并未云一三千具足;乃至《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0640719.html
  • 三千性具善恶

      佛的慈悲愿力,曲垂方便,开发了八万四千法门,为的是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。法门虽无量,但归根到底总不出一之所摄。《华严经》云:      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      一三千:即是吾人当下一之中具足三千诸法,包容现象界的全体。心在迷时,含三千法,对之执著不舍。心在悟时,也含三千法,但对之并不起执,而视为方便,视为性德。心有染净迷悟的分别,但三千法不动丝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154719.html
  • 安那般那的修习

      安那般那的修习   《增一阿含经安般品》总共有十经,大家在看了之后会发现:十经的内容并非都跟安般有关。这和《杂阿含经》类似,只不过《杂阿含经》中的这个相应、那个相应,是较为严格一点的,在同样...只能够像《杂阿含经》一样,针对一经一经的来谈它的主题。  安般品(一三○经)  经题解析:  安那般那:「安般」,就是安那般那的简称。「」,就是念头。「安那般那」就是指呼吸。安那般那,字面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1269795.html
  • 、无分别的探究

    、无分别的探究   黄国达   佛法不共世间的之处,在于觉悟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,或三法印的契入。对于般若的无、无分别,有些人没有真正的体会,容易与禅定的无、无分别混淆,这是许多学佛修行者...正常功能,不思不想,其实是一种逃避,人要生活就要思想,不思不想、无、无分别,只能进入无想定,不能灭苦、涅槃寂静。   因为思想不是真正的苦因。思虑过多,固然是导致忧心、恐惧、嫉妒、懊悔、渴爱等苦恼,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654533.html
  • 观音能离三毒

      【若有众生,多于淫欲,常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。若多嗔恚,常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嗔。若多愚痴,常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痴。】   (今译)假若有人,多贪女色淫欲,只要心常忆念...离三毒。三毒是恶业,常恭敬是善业,合此二业为机感,得离三毒即圣应。三毒、是贪嗔痴,为一切恶业的根本,忏悔偈云:我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。能毒害众生的生命、与法身慧命,令堕三恶道,故称三毒。 ...

    毛惕园居士

    |观音|烦恼|三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811084659.html
  • 怀孕就《地藏经》

     我告诉她每天一遍《地藏经》,连续七天,既能消除孩子宿世的业债,又可平复母子之间前世的孽缘。这样她生产时会顺利无痛苦。孩子出生后也安乐易养,就算有时生病也易康复。如果现在能开始吃素,效果会更好。 ...我建议她七遍《地藏经》时,她心里发愿四十九遍,恰巧念完第四十九遍后,就进了医院,第二天孩子就出生了。生产时医生叫她用力,当时她心想观世音菩萨圣号,就在她动的那一刻,就听医生说:“看见头了。”当...

    佚名

    |地藏|怀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646566279.html
  • “生死无常”

    “生死无常” 作者:真体 “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”,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句名言。的确,在这大千世界中不知有多少众生,每天都在滚滚的生死洪流中垂死挣扎,了无出期。有生必有死,有死必...根? 佛陀在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中,有一个“十法门”,其中有一叫“死”,就是叫我们修学者念念不离“死”,将这个“死”字紧紧旋于眉头!重死生轮转为可悲,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,方能看破一切;看破方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34082016.html
  • 念佛得醉了,想不也不行!

    念佛得醉了,想不也不行! 宣化上人 一弥陀一念佛, 念念弥陀念念佛。 你以念佛的心来求生净土,把其他的妄想、杂念都停止了。你能用一的念佛心来“都摄六根”,这六根就都听话,六根就都不造反了;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对著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这种境界,都不被这种境界所摇动了。所谓以念佛而转一切境,你以念佛而不为一切境所转。你只要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都摄六根,这六根就都会听你的招呼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0182047.html
  • 若生恩爱,当净土

      若生恩爱时,当净土眷属无有情爱,何当得生净土?远离此爱。  若生嗔恚时,当净土眷属无有触恼,何当往生净土?得离此嗔。  若受苦时,当净土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。  若受乐时,当净土之乐,无...不要怕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幽溪法师在此地教我们一个观想的方法——“若生恩爱时”,当我们这个恩爱念头起来的时候。“当净土眷属无有情爱,何当得生净土?”你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,凡是去往生的人,这一些烦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144728.html
  • 谈安那般那之修习

    缘起的本质,从而解开系缚生死的结,达到解脱的境界。然而对于四念处之修习者言,除了对身、受、心、法的敏锐观察之外,还要进一步的增长三摩地,以至具有洞悉诸法之能力的地步。本文所要叙述的安那般那之修习,由于在性质上含括了身、受等法,又兼有可稳定增长三摩地之功用,故十分适合作为四念处修习之依止处。  二、念处住之次第  在正式谈到安那般那之前,先将有关念处之修习作个简单的介绍。一般人在通常的状况下,心念...

    萧长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3944772.html